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之一,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。今天,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,更需准确领悟、科学把握、始终坚持,方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,开辟美好未来。
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革命传统。
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,最广泛的工农群众力量被中国共产党团结起来,为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艰苦奋斗。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团结奋斗,曾指出,解放战争之所以胜利,“是由于全国人民不畏强御,团结奋斗”,在建国后又强调,中国是一个很穷的国家,要“团结奋斗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。”习近平总书记谈到,人类的美好理想,都不可能唾手而得,都离不开筚路蓝缕、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艰苦卓绝,团结奋斗,建立新中国,建立社会主义制度,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,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,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团结奋斗精神。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一路走来,到今天的发展繁荣大好局面,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顽强拼搏,靠的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。
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继续向前的现实需要。
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团结奋斗来扬起,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团结奋斗来实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没有前赴后继、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,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,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、精神面貌大幅改善,但团结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,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。当前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,但越是接近目标,越是形势复杂,越是任务艰巨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矛盾交织叠加、此起彼伏,政治角逐等诸多因素威胁我国和平发展、安全发展;国内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,关系错综复杂,利益冲突加剧,需要闯险滩涉深水啃硬骨头,“黑天鹅”“灰犀牛”事件随时可能发生。挑战前所未有,但机遇也与之并存。梦在前方,路在脚下,在内外部风险和挑战面前,只有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,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锲而不舍、驰而不息地团结奋斗,方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团结奋斗是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。
宏伟的目标需要广泛的团结奋斗,广泛的团结奋斗创造光辉业绩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以史为鉴、开创未来,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。”百年前,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政策,并始终将统战工作置于重要地位,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,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,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不断扩大团结面,画出最大同心圆,最大限度汇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实现大团结的思想基础,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必须持续巩固,不断加强,为此,一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,感召家国情怀、奠定政治基础;二要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,体现内在灵魂、铺垫思想基础;三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,彰显精神内核、铸牢情感基础;四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,坚定道路方向、巩固历史基础;五要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,强化领导核心、夯实群众基础。
团结奋斗要坚持团结—批评—团结的原则方法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:“谁是我们的敌人?谁是我们的朋友?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”这一论断既阐明了要明确斗争的对象,又强调了团结的重要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,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著名的“团结—批评—团结”的公式。这个公式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揭露和解决的发展规律,也是增强人民团结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最正确、最积极、最有效的方法,在新时代更应始终坚持。团结是积极的、有原则的团结,不是不辨是非、粉饰太平的“伪团结”,更不是利益勾结、抱团排外的山头。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武器,但切忌把批评变成揭短,甚至是打击报复;也不能把对错误思想行为的必要批评看作影响团结的不安定因素,做个“老好人”。在新征程中发扬斗争精神、增强斗争本领,要深刻领悟并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,直面问题,坚持真理,巩固“两个确立”重大成果,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抵达后一个团结,实现全党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、齐心奋斗。
总之,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,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,个体的奋斗无法离开群体,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。发动群众、团结奋斗、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制度优势。马克思主义还认为,矛盾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动力。一团和气、“躺平”式的作派表面和谐,实则危机四伏,无益于社会和个体进步,需要干事创业的志气和担当,这便是团结奋斗的意义所在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团结才能胜利,奋斗才会成功。”一百年风雨兼程,“一山放过一山拦”,一百年团结奋进,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。团结奋斗,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、中国人民、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,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必不可少的强大力量和精神追求。我们必须一贯坚持并始终将其作为前进道路上的“动力源”“强心剂”,用好团结奋斗这个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。
(作者分别系四川省委党校 2021 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、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)